近日,康复出院半年的一位患者带着家人回到了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国产心”真厉害。
据了解,这位患者多年前就出现胸闷、胸痛,自己并未注意。一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症状,诊断为心力衰竭,进行了规范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半年后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多支冠脉严重狭窄,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到哈医大一院心外科主任谢宝栋科室就诊,入院后经过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患者仍反复发作心衰症状。谢宝栋主任团队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心肌情况,多次会诊讨论后一致认为,医学上能有效治疗终末期心衰症状的只有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这两种有效治疗手段。但是考虑到这位患者住院强化治疗心衰过程中仍反复发作心衰症状的情况,如果选择传统的心脏移植治疗,很有可能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并非最佳手术方案,而人工心脏植入术,对比心脏移植没有供体等待期,可以满足患者现在迫切的需求。并且人工心脏一年生存率约为90%,三年生存率为82%-84%,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桥接治疗或者终点治疗,同时患者符合《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候选者术前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中人工心脏植入适应证。
最后,经过谢宝栋教授团队的反复评估验证,结合患者的身体、精神状况以及家庭情况,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术+冠脉搭桥术”这一方案,同时谢宝栋主任也将国内所有应用的人工心脏品种向家属做了介绍,家属在了解到其中一款我国纯自主研发人工心脏的重量仅90克,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植入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且患者术后长期佩戴的体外控制器和电池等体外部件的重量仅800克之后,最终决定选择为患者植入这款人工心脏。
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患者被送入了手术室,哈医大一院的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组、心脏超声科和心外ICU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术中,谢宝栋教授及团队精确操作,将这款人工心脏血泵的入血口精妙调整至正对二尖瓣,且与室间隔平行,之后又仔细对人工血管进行了排气,在确认无误后成功启动运行血泵,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当天就脱离了呼吸机。
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上经验丰富。植入需要经过专科医生详细评估,一般来说适合以下人群:一是拟做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病人,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供体,病情又不允许长时间等待的;二是大体重的病人,因为根据要求,供体和受体体重相差不能超过15%,这部分病人很难等到合适的供心;三是具有免疫类疾病的心衰病人,不能正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