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省首例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治疗丘脑痛-新华网
2023 12/13 17:02:58
来源:哈医大二院

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省首例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治疗丘脑痛

字体:

  “这个病疼起来让人无法忍受,我都想过放弃了,感谢郭冕教授救了我和全家。”日前,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团队和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李磊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完成黑龙江省首例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成功救治一位丘脑痛患者。

术后,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郭冕教授和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李磊教授看望患者恢复情况

  63岁的陈女士在今年9月因头痛、右侧肢体麻木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侧丘脑梗死,并出现右侧肢体持续性剧烈刺痛和绞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家属的协助下,陈女士来到哈医大二院就诊,经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李磊教授全面检查,确诊为丘脑痛。

术前核磁,红圈为丘脑梗死的部位

  据李磊教授介绍,丘脑是大脑深部皮层下核团,位于脑的中央,左右各一,感觉信号传递是丘脑的重要功能,被称为“感觉中继站”。丘脑痛是由于丘脑的腹后外侧区病变,破坏正常的“痛、温、触”觉神经电传导,异常神经冲动引起持续且顽固的“疼痛、灼烧、紧箍”感觉,是最难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术前依据影像结果进行手术计划,拟行Sino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

郭冕教授带领团队实施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

  李磊教授和郭冕教授对陈女士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讨论,因为口服或皮下注射药物治疗对陈女士来说没有任何改善,可以实施鞘内药物灌注疗法(Targeted Drug Delivery, TDD)治疗丘脑痛。

术中检测证实鞘内药物灌注系统与蛛网膜下腔连通

  据郭冕教授介绍,鞘内药物灌注系统也被称为“吗啡泵”,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这种疗法通过微创手术将一个可储药、可体外调节流速的智能金属镇痛泵植入身体内,通过一根柔软的导管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采用经侧脑室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可使药物更加广泛均匀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优点包括:镇痛药物剂量小、镇痛效果确切;减少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CT,红圈为鞘内药物灌注系统脑室端

  术中,郭冕教授带领团队使用Sino机器人精准定位,将鞘内药物灌注系统脑室端成功植入左侧侧脑室,将连接管连通吗啡泵和脑室端导管,最后将吗啡泵植入到腹部皮下,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陈女士自述疼痛感明显减轻。目前,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不再服用镇痛药物,可正常生活。

术后陈女士疼痛明显减轻

  郭冕教授表示,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是一种微创的疼痛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丘脑痛、癌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鞘内药物灌注疗法也被用于癌痛管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癌痛患者应用鞘内药物灌注技术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田为 曹玥)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 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