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继血管内超声(IVUS)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IVUS相比,OCT有着极高的分辨率,在评价易损斑块和指导支架置入,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等类型的冠心病诊疗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7月14日,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医学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共同主办,寒地心血管全国重点实验室、哈医大药学院、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哈医大一院、哈医大四院联合承办的“第十八届寒地(冰城)心血管会议”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重磅发布,代表着中国OCT迈向规范化、精准化阶段。
发布会上,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腔内影像和生理学学组组长刘斌教授致辞,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候静波教授主持会议。现场200多位专家和参会人员共同参与及见证发布会盛况。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致辞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腔内影像和生理学学组组长刘斌教授致辞
据悉,共识的编写是在 2017 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针对 OCT 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存在争议的临床问题,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研究结果形成本共识。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候静波教授主持会议
于波教授作为本共识的通讯作者之一指出,随着冠脉介入进入到“精准医疗”的时代,OCT已经成为介入医师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介入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他强调,2005年哈医大二院引进冠脉OCT技术以来,始终致力于该技术的临床经验积累与循证医学探索,逐步建立起OCT图像数据库,并领衔开展了多项前瞻性、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
发布会后进行专家共识学术讨论
据了解,2019年于波教授牵头成立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于双源多模多功能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系统研制》,致力于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在体精确识别和进展机制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是血管腔内OCT领域的国家重大仪器科研项目。于波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牵头《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在多方面引领国际前沿,显著提升了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为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田为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