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孙吴县深化六项转型改革振兴帮扶产业-新华网
2023 07/10 17:52:39
来源:孙吴县委宣传部

黑龙江孙吴县深化六项转型改革振兴帮扶产业

字体:

  近三年来,孙吴县结合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围绕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市场导向,深化六项转型改革,促进帮扶产业持续创新创优。全县帮扶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4103元增长至去年17643元,增长25.1%;其中,特色产业对帮扶人口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预计今年,帮扶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9万元以上。

  推进党建领导向党建引带转型改革。始终坚持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15名县处级领导任成员,成立县级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巩固脱贫成果、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乡村建设治理等推进组7个,由分管处级党员干部抓谋划落实。形成了专班引导,专线推进,多点发力,共同给力的工作局面。各级党委党组紧扣“党旗耀边疆”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党员干部1396人,鏖战乡村帮扶一线,全面推动了帮扶工作提速增效。

  推进单人帮扶向集团帮扶转型改革。全县实施帮扶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提职晋级挂钩,在充分调动帮扶责任人帮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深化组织企业、合作社等集团化帮扶。驻村工作队每年协调本系统内各单位,对接帮扶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46个,协调落实产业项目59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消费帮扶年均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引导哈屯合作社等2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土地全程托管方式,为帮扶群众813户代耕1.5万亩耕地,亩均增加效益135元。

  黑河市法院驻辰清镇核心村工作队发展草莓产业带动帮扶户增收

  推进单一服务向合作共建转型改革。全县围绕各级涉农技术单位各自为战、服务成效不明显的短板,选派100名涉农技术人员驻乡镇包村,培育农村产业技术带头人282名,实施科技帮扶项目21项,带动帮扶人口3700余人。组织乡镇与省农科院、红色边疆农场、龙门农场,深化开展农机三代、技术承包、建设产学研基地共建合作,实现了农机、农艺、畜牧、林产技术提档升级,全县被评为全国大果沙棘之乡、安格斯牛之乡、汉麻之乡和大豆制种大县,擦亮了全县帮扶产品名片。

安格斯牛产业

汉麻产业

食品大豆产业

  推进分散投资向集约投资转型改革。全县针对帮扶投资撒芝麻盐,成效不明显的短板,坚持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类帮扶资金,积蓄更大的帮扶潜能。争取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两亿余元,实施项目209个,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55%以上,项目产权全部落实到村,支撑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全县建成60万亩绿色大豆、40万亩高产玉米标准化种植基地,粮食仓储能力达到120万吨,成为全省东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仓储和物流基地。全县大中型农机保有量突破8000台,汉麻合作社达到32家,沙棘园式化面积达3.92万亩,沙棘林药间作面积突破6000亩,安格斯牛饲养量突破1.2万头,订单农牧园达到1382家,优质项目带动特色产业成为帮扶户增收的脊梁。

哈屯玉米现代农机合作社带动帮扶户123户增收

  推进单门独户向联合经营转型改革。全县涉农政策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托管托养、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生产,增加帮扶户经营性收入。沿江乡“莓之恋”公司,带动全县年均培育草莓大苗500余万株,实现产值600余万元。长乐山沙棘公司组织帮扶户1878户,栽植深秋红沙棘1.9万余株,保证了未来10年内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莓之恋公司草莓示范园区

腰屯乡天河合作社甜玉米生产线

帮扶户生产深秋红沙棘果每公斤售价12元以上

  推进单一销售向多元销售转型改革。孙吴县在传统销售帮扶产品的基础上,在工业园区建成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县级生态龙江地方馆及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仓储物流基地,并依托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推动优质帮扶产品网上销售。全县涉电商人才达到275人,同比增长49%,乡村电商小能人全覆盖;去年电商交易额突破4900万元,同比增长1.7倍。(毕树理 王丽婷)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